今年以来,台儿庄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安排部署,注重创新访调对接机制,确立了“信访登记受理、中心分流派送、部门镇(街)办理、综治督办考核”的工作思路。坚持平台搭建、机制创新、措施保障“三个到位”,强力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顺利开展,有效化解了一批信访积案,信访事项“四率”明显提高。 一、坚持平台建设到位。坚持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建设和综治工作中心建设相结合,以现有政法综治资源为主体,以“整合、优化”为思路,实现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与各类调解组织的无缝对接,建立健全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网络体系。一是依托信访搭建区级平台。组建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将中心办公室设在区信访局,内设人民调解室、行政调解室、专家调解室、律师会客厅。配齐配全电脑、LED显示屏等设施,调处规程和工作制度统一制作上墙,抽调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集中办公。二是镇(街)实行“五办合一”。各镇街以加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为抓手,实行综治办、信访办、网格化管理办公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视频监控管理办公室合署办公,办公场所独立、人员配备到位、办公设施齐全,既有效解决了镇(街)办公场所紧张、人员身兼数职的问题,又能整合力量集中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三是村(居)坚持多方参与矛盾化解。发挥村调解主任、网格员在调解矛盾纠纷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邀请组织部派驻村“第一书记”、区司法局村(居)法律顾问、区法院特邀调解员等各方力量定期进驻综治工作站办公,协助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充实了村(居)调解力量。 二、坚持访调对接到位。以完善访调对接机制为着力点,充分发挥信访与人民调解在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方面的职能作用,形成信访、调解“一盘棋”局面,打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全覆盖调处网络,在及时就地化解矛盾纠纷、解决人民群众诉求的同时,有效破解一些信访难题。一是群众来访“一站式服务”。由信访部门对人民群众来访事项进行统一登记和分类受理,将群众反映平等主体间的非信访事项分流至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由中心工作人员根据反映问题类型直接引导当事群众到相应科室接受调解。通过一站式服务,既精简了工作流程,提升了受理转办效率,又为群众提供了便利,引导群众合理有序解决问题。二是矛盾纠纷“精准化调处”。坚持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专家调解与人民调解相互对接的“五调联动”工作机制。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对梳理的矛盾纠纷进行分流,一般矛盾纠纷,分流到所属的镇街和系统调解组织调处,实现矛盾纠纷的精准对口化解;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领域的矛盾纠纷,指派牵头单位和参与配合单位共同调处;调处不成功的矛盾纠纷,由中心引导通过行政复议、行政裁决、仲裁、诉讼等方式解决。三是受理督办“信息化支撑”。区、镇(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充分利用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平台的技术支撑,对矛盾纠纷实行网上跟踪、限时办理,对已化解的事项进行销号备案存档,对未及时受理、办理的事项提前预警,督促相关部门尽快解决。 三、坚持措施保障到位。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多方参与的工作思路,制定出台了《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成立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镇街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每月由综治办牵头组织成员部门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通报各部门工作情况、促进部门间协作配合。二是强化督导考核。采取不定期检查和适时召开流动现场会的形式,实地检查部门、镇(街)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开展情况。制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考核办法,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扎实、成效显著的,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造成不良后果的,予以通报问责。三是落实经费保障。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先期拿出30万元用于区级平台建设,并以奖补资金的形式拨付给每个镇(街)8万元,用于矛盾纠纷化解中心房屋装修、办公设施采购等工作,确保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