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社区的法律顾问及时发现了问题,重新起草了合同,恐怕这一次社区资产要损失上百万元啊,我代表社区衷心感谢司法局,感谢周律师!” 当市中区司法局法律顾问考核小组到达文化路街道南龙头社区时,社区书记田家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原来南龙头社区法律顾问周传生最近在帮助社区审合拆迁合同时发现重大漏洞,周律师立即告知田书记合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连夜重新起草拆迁合同,为社区避免了上百万元的经济损失。 首个地区全覆盖,“律师楼”搬到群众家门口。 去年3月,该区紧贴基层需求,整合优质资源,于全市率先启动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优选49名律师和25名法律服务工作者到全区166个村(社区)担任法律顾问,主要担负村(社区)法律事务的指导员、法律知识的宣传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律诉求的引导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法律援助的代理员“六大员”职责,把“律师楼”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切实解决了“群众打官司难”问题,为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平安和谐村居“减负加码”。6月份,全区166个村(社区)的法律顾问签约工作全部进行完毕,真正实现了“村村有法律顾问,处处有法治导航”,如今在市中,这项便民利民的工作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法律低保”。 今年1月初,区司法局对全区法律顾问全面开展第一轮考核,并将考核评估结果与补助补贴发放直接挂钩,运用市场机制激励法律顾问的工作积极性。 首个全市现场会,打造法律顾问工作“市中样本”。 2017年12月8日,全市“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现场会在市中区召开,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宋丙干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区(市)分管副区(市)长,司法局局长、分管副局长和基层科科长共计50余人参加会议。 推进会观摩了该区永安司法所、龙山路街道道南里社区、光明路街道雷村三个工作现场,市中区政府、区司法局永安司法所,以及该区法律顾问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将该区区、镇、村三级法律顾问工作先进经验和做法与兄弟区市分享共勉。 通过深入调研论证,选优配强人员,健全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管理,搭建高效平台,拓展服务空间等多项举措,该区成功将“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打造成了富有区域特色的“市中样本”。 首个案例上广播,小岗位发挥大效用。 2017年12月4日正值“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开展后的第一个全国宪法宣传日,该区法律顾问徐德大律师化解的一起多年家族纠纷——光明路街道涝坡村吴氏宅基地纠纷,为枣庄市广播电台12.4宪法宣传日特别节目拉开了帷幕。新闻媒体的全覆盖广播也让“法律顾问”这个全新岗位迅速被广大群众知晓。 法律顾问小岗位,发挥实效大舞台。虽然此项工作开展仅半年多,全区法律顾问积极围绕工业发展、文化旅游、城市和新农村建设等重点工作,帮助村(社区)及村民审核、签订相关拆迁补偿、土地置换等合同协议,协助化解复杂疑难纠纷,促进重点项目建设顺利进行。通过法制讲座、“以案说法”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他们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特点和优势,倾听民生诉求,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调处农村土地征用、劳动关系、基层涉农合同等领域的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意见,把大量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切实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2017年,全区84名法律顾问累计为基层群众解答法律咨询1.2万人次,开展普法宣传798场次,举办法治讲座346场次,参与调解纠纷225起,办理法律援助163件,为群众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