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峄城区吴林司法所加大人民调解工作管理力度,通过实施“123”工作新模式,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大力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切实筑牢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实现了“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一、构建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调解网络。 吴林司法所不断加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调解组织建设。纵向,不断加强对居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指导管理。坚持主动排查、信息月报告、零报告、复杂疑难纠纷移交等制度。横向,不断加强与信访、综治、派出所、底阁检察室等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对接,联调联动,及时做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切实做到“哪里需要调解,调解网络即延伸到哪里”,实现人民调解无缝对接。 二、突出规范化建设和平台建设两大抓手。 抓好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一是抓好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吴林辖区共有36个居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128名人民调解员,司法所加强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实行岗前业务知识培训,就台账书写规范、复杂纠纷移交函、口头调解协议书制作等工作实务进行了现场模拟和学习;任期内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相结合,坚持每月一法学习,通过学习《人民调解法》、《民事诉讼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项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了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素质。二是抓好调委会硬件规范。根据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要求,全街道各居人民调委会的印章、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统一化,保障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抓好调委会台账、卷宗规范。各村统一调解台账、卷宗的格式,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卷宗制作。 抓好矛盾纠纷调解新平台建设,实现调解职能对接。加强公调对接工作机制,依靠吴林街道、依托公安部门“110接处警平台”创新设立公调对接人民调解室,调解室内实行名称统一和制度上墙,同时指定一名公安派出所民警和司法所工作人员为联络员,由联络员负责公调案件信息交流和案件的对接分流工作。派出所对排查出的民间纠纷符合人民调解条件的,及时移交司法所处理,由专职调解员负责调处,尽可能降低警力资源的耗费。 三、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三化”管理。 实行排查常态化。按照村居每周一排查,街道每月一排查,司法所每月统计分析的方式,组织司法所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深入村居、重点项目、企业,全方位开展排查摸底,做到早排查、早预报、早调处,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推动管理信息化。依托“司法行政基层信息管理平台”做好案件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完善数据真实性排查机制,保证数据录入完整性与真实性达100%。每月上报人民调解工作研判分析,把牢矛盾纠纷发展动向。 排查化解精细化。每年定期在法定节假日、两会等重要敏感节点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项攻坚活动,做到事先部署、事中督导、事后总结。 自吴林司法所实施“123”工作模式以来,辖区矛盾纠纷案件案发率逐渐下降,调解成功率达98%,履行调解协议率为100%,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