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金秋九月,丹桂飘香。9月19日,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在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四年一次的“表彰会”被誉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群英会”。在此次表彰大会上,我省烟台市等4个地级市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济南市市中区等8个县(市、区)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称号、潍坊市委政法委等5个集体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烟台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兼市综治办主任时光等5名个人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其中,烟台市连续七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青岛市市南区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从今天起,山东省委政法委官方微信公众号齐鲁石敢当将陆续推出“社会治安最高奖是如何铸就的?”系列报道,一一为您揭秘他们的获奖秘诀。今天刊发第一篇: 秘诀一: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小编饶有兴趣地拜读了受到此次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的先进事迹,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积极适应新要求、新形势,以变应变,以新应新,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方式,推动当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向纵深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 领导重视抓推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总结获奖单位的经验可以看出,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这些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党委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党政主要负责同志都能够知道自己肩负的职责任务,能够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督导,充分发挥“火车头”作用。日照市委常委会每季度专题研究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建立起了党委书记直接抓综治工作的常态机制;临沂市公安局成立综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带头研判每日综治形势,充分体现了这些地方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 找准差距补短板 盘点获奖单位的突出特点,不难得出同一个结论:在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中,他们都是以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为落脚点,在人、财、物上给予全力保障。山东各级各部门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的经验做法,在表彰大会上得到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中央综治委主任孟建柱同志的高度表扬。烟台市投入专项资金,统一研发了“9+x”架构的综治信息软件和网格员手机APP,建立起统一调度平台;菏泽市直面治安防控体系缺陷,累计投入6亿多元,实现监控探头城区全覆盖,形成了“天上有网、地上有岗、社区有警、管理有责”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2013年以来,青岛市市南区以创新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为载体,扎实推进“天网”工程建设,投入近3亿元,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点位3415处、治安卡口66处,实现了对全区重点目标的全覆盖。 五指成拳聚合力 “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只有联动共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才能够促使各项措施落地生根,打好综治工作的“组合拳”。淄博市坚持数据整合、部门联合、专群结合、法德融合,促进社会共治;乐陵市率先建成了县级综治中心,9部门、87项业务进驻中心,增强了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平阴县在县级层面建立“1148”联动调处中心,通过“一部热线、一个巡回法庭、四个工作室、八个专业调解委员会”,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进行有效整合,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形成了山东版的“枫桥经验”。 督导考核促落实 工作落实是否到位,重要的是看责任制的落实是否到位。受到表彰的单位,始终坚持把平安建设纳入到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严格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细则,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任务。潍坊市出台《健全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细则》,强化对综治工作督导;乳山市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规定,坚持“不负责就问责”的原则,强力推进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考核奖惩力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综治”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