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引导全市政法队伍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决策部署上来,掀起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宣传热潮,营造良好氛围,枣庄政法微信公众号将陆续开设教育整顿在行动、教育整顿大家谈、教育整顿微课堂、教育整顿英模展、教育整顿他山石等专栏,全面、准确、及时展现全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动态及成效(枣庄长安网、枣庄政法委微博、枣庄市委政法委今日头条号同步发布)。 王成振,男,现任滕州市人民法院东郭人民法庭庭长。2004年9月,王成振从部队转业至滕州法院以来,先后在北辛法庭、信访科、姜屯法庭、东郭法庭等岗位工作。多年来,他怀着对司法事业的执着追求,抱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原则、清正廉洁、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以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平均每年办理民商事案件200件以上,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和同志们的赞许,2019年11月份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 法律,作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是一种信仰。在多年的书记员工作中,王成振从点滴业务学起,认真做好案件记录、整理卷宗,逐渐熟悉审判业务,为法官审理案件做好服务。凭着法律人的那股韧劲和对法治理念的追求,工作之余,他参加了法律本科的自学考试,并于2010年通过了司法考试。 2010年9月至2013年3月,王成振在法院信访科工作。面对信访群众,他将热心、耐心、细心、诚心融入工作中,无论节假日还是深夜清晨,只要群众来电话,他都认真接听,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正是凭着对待群众的真心付出,他成了信访群众的“贴心人”,他们把他当成可以信赖的朋友。 官司一生一次,影响一生一世。2013年3月,他被调整到姜屯法庭工作,开始承办案件。当身披法袍、手执法槌时,他暗暗下定决心,无论什么时候,一定不能忘记自己选择这份职业的初心,那就是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从事法庭审判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依法办案,忠于事实,忠于法律,恪尽职守,实现司法审判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在原告朱某起诉赵某离婚纠纷一案中,赵某有暴力倾向,分居期间经常酒后去砸原告家的门锁,严重干扰了原告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原告每天都生活在极度恐慌之中。“王法官,这日子确实没法过了,你要为他们着想,这婚一定要离呀”!面对年老体迈的原告父亲,他安慰说:“您放心,他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办理。”在多次的接触中,他觉察到赵某讲义气、好面子,他就从这点着手,不厌其烦地做工作:“你作为男子汉,要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要正确面对婚姻,勇于承担家庭责任!”经过他于情于理地劝告,赵某明白了他没有正确经营婚姻家庭,没有给对方带来安全感,婚姻已经不可能挽回了。最终,赵某同意了原告的离婚要求,一次性补偿原告生活帮助费10万元,并保证不再干扰原告及家人的正常生活。原告的父亲多次向法庭领导和他本人发送手机短信,对法官的敬业精神和真心关怀表示感谢。 这些年,法院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王成振与其他法官一样,白天忙着阅卷、开庭,晚上加班加点写判决,“五加二、白加黑”,是他们滕州法院人的真实写照。多少个夜晚,法官办公室的灯都在亮着;多少个夜晚,回到家时,已是夜深人静。院领导也对自己总结说:“周六一定不休息,周日不一定休息”。砥砺前行、奋斗不止的滕州法院人,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 作为一名基层法庭的法官,能够真心为老百姓办一点实事,他心里就会感觉非常踏实。如今,乡村振兴要求的不仅是经济上的发展,还要有良好的法治环境、和谐的社会环境,而基层群众也迫切需要他们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 2020年4月份,八名农民工拿着几年前的工资欠条来到姜屯法庭起诉某公司,要求偿付拖欠的工资。这8起追索劳动报酬案件案情比较清晰,看到他们那一张张粗糙的大手小心翼翼地展开欠条,看到他们那一双双渴求帮助的眼神,他下定决心,一定要为老百姓讨回公道。在诉前调解阶段,他与特邀调解员一起开展调解工作,被告的实际控制人在电话中也认可拖欠工人工资,但表示公司已经停产,自己正在外地要账,也无力偿还债务。他多次向其讲明相关法律规定,并告知这8起民事案件已经由滕州市人民检察院支持起诉,如果拒不履行债务,将会受到法律的严惩。最终,被告的实际控制人来到法庭,先行支付了部分工资,并与八名原告就剩余债务制定了还款计划,达成了调解协议。为节约当事人的时间,8个案件的庭审持续到了下午三点,庭审结束后他立刻撰写法律文书,八名农民工很快就拿到了民事调解书。 善良的心是最好的法律。王成振常怀为民之心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